轉錄自今週刊, 為何果糖不好的原因!?
六方法、五絕招 選出有益健康的甜食,究竟怎麼吃才健康?《今周刊》為您釐清果糖對人體造成危害,及你以為天然最好的「蜂蜜」,背後又隱藏什麼樣的食品安全隱憂。在生活中,我們常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甜食,甜食含大量的果糖與砂糖,對健康的危害超乎想像!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,雖然現在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健康,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,有六成以上民眾購買手搖飲料時,會主動要求減少糖量,但是,你知道半糖真的比全糖少一半的糖量嗎?許惠玉以一杯五百CC的百香綠茶為例,全糖含量最高可達七十五克,半糖含量也有七十克,即使選擇看來比較健康的三分糖,也含五十一克,至少是十一顆方糖這麼多!
另外,董氏基金會調查也發現,加了酸口味的茶飲,比原味的茶飲含糖量多了三倍,這也解釋為什麼清玉的「翡翠檸檬茶」黃金比例的含糖量如此之高,因為必須要有高度的甜,才能平衡酸度,讓消費者覺得「好喝」。
果糖代替砂糖到底有多可怕?
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,」許惠玉進一步說明,「業者常使用的高果糖糖漿,才是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可怕元凶。」高果糖糖漿因為是從基因改造的玉米提煉出來,價格低廉又穩定,因為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忙,很容易形成脂肪,造成血脂過高、肥胖等現象。
過去果糖被認為可以代替砂糖,在相同甜度下可以減少熱量攝取,且血糖的升糖指數也很低,以為在預防以及控制糖尿病上較佳。但是此觀點早已遭到反駁,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解釋,果糖就像是不會醉的「酒精」,會造成脂肪肝、肥胖,甚至會「成癮」,導致新陳代謝紊亂,使人罹患心臟病、糖尿病的機率增加。而且,高果糖糖漿並不會產生飽足感,抑制食欲,相反地還會讓你「愈吃愈多」。
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,含糖飲料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、癌症風險,產生糖上癮現象,也會抑制生長激素,影響兒童發育。二○一一年美國研究發現,青少年一周喝超過五罐含糖氣泡飲料,比喝較少的青少年,容易出現暴力行為,也有中國的研究顯示,攝取含糖飲料與產生自殺念頭有相關性。
用蜂蜜取代果糖,就沒問題?
不少上班族,為了健康選擇購買現打的蔬果汁,在購買的時候,也會提醒店家「少糖、少冰」,甚至不要加糖,而店家為了增加口感,會貼心提供「蜂蜜」取代果糖或砂糖,大部分人會認為蜂蜜是天然的糖,應該沒有問題而添加,殊不知,市面上來路不明的蜂蜜,問題才大。
不久前媒體報導,全世界皆有蜜蜂族群消失的現象,科學家解釋此為「蜂群衰竭失調」(Colony Collapse Disorder,CCD),台灣似乎也發生類似情況,導致今年蜂蜜大量減產。苗栗縣農業改良場場長侯鳳舞表示,今年國內蜂蜜減產主因是荔枝採蜜期氣溫太低,而採龍眼花蜜的時期又遇上連續下雨,導致蜜源減少,當然這也是因為全球氣候異常所致。
蠶蜂課研究員宋一鑫進一步說明,國內蜂箱數並未減少,但食物不足,群蜂的繁殖自然較弱,「去年全國大概收成一萬多噸蜂蜜,今年減少至少一半以上。」全國大約有七百多個養蜂戶,以龍眼、荔枝蜜為主,每年的產量有限,若今年蜂蜜至少減產一半,在各大通路所販售的蜂蜜,卻沒有出現缺貨狀況,不禁令人懷疑,哪裡有這麼多「百分百天然蜂蜜」?
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系主任陳裕文表示,根據最新研究的「穩定同位素」檢測方法,抽檢市售超過五十件標榜純天然的蜂蜜,「有一半以上都是假的。」而這樣的觀察,在《今周刊》的五件抽驗結果,有四件都有假蜜問題,更相互印證,蜂蜜確實存在很大的風險。
在進一步探討蜂蜜的問題前,必須先釐清,什麼是真蜜、假蜜、調和蜜。陳裕文很清楚地給予這三種定義,真蜜就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蜂蜜,由蜂農採集後,經過簡單的脫水,不需要添加物,收集而成的蜂蜜,就可稱為「天然蜂蜜」。
調和蜜指的是摻雜果糖或是蔗糖的蜂蜜,在政府的規定,調和蜜應該要標示清楚摻果糖的比率,由消費者自由選擇,且價格也比真蜜便宜得多。最糟糕的要屬於假蜜,也最讓人難以分辨,「假蜜其實就是標示造假、不清,多半是摻雜了果糖,假裝為天然蜂蜜,魚目混珠,以高價賣給消費者的稱之為假蜜。」陳裕文說。